初春三月,冰雪消融,万物复苏,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到处充满着欣欣向荣的生机。但是,春天处于寒温交替之际,阳气渐生而阴寒尚未退尽,昼夜温差较大,且气候变化无常,忽寒忽暖,或阳光明媚,或阴雨连绵,寒气袭人。春季应该如何养生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春捂秋冻。中医养生学认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人体应该顺应这种气候的变化养生保健,尤其应注意葆养阳气。有句古老的生活谚语:“春捂秋冻”。这句谚语告诉人们刚刚步入春季,切忌减衣过速,不可过早地脱棉卸衣,衣物的穿着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随时增减。否则风寒之气便会乘虚而入,导致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引发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心病等。同时麻疹、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季节。春季气候既非大寒,又非大热,“风”为春季的主气。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首”,“风性善行而数变”,所以春风看似温暖拂面,却不知其中暗藏杀机。风不仅使人毛孔开启,护卫体表的功能减退,还可携寒带热裹湿,由外入内,所以此时人们应该捂衣保暖,以防风邪侵袭机体。
2、谨慎起居。《内经》提出,“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因此春季不要贪床恋睡,清晨应该着装柔软保暖,走出去在阳光明媚、绿树成荫的公园或郊外,吸收自然界的精华,增进机体的吐故纳新。还可根据自己的体力和爱好来选择运动项目。如打太极拳,舞剑、散步、跳舞等,以活动筋骨,舒展阳气,疏通气血。还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等,以驱散风寒,增强抗御外邪的能力。同时应勤开门窗,加强空气流通,尽可能维持室内外气温的平衡,减少强烈的温差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此外还要勤晒被褥以除湿消毒。
3、调摄情志。春季阳气升发,肝主疏泄升发与春季相应,故有“肝旺于春”之说。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胃,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病证。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和慢性肝病也在春季发作频繁。因此,应顺应“春令之气升发舒畅”之特性,可去郊外漫步,踏青问柳,赏花行歌,放松心情,精神愉悦,使肝气条达,气机通畅,不致郁结成病。
4、预防春困。春天气候日渐温暖,常可使人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那么如何减轻“春困”呢?一要保证睡眠,夜卧早起,克服消极懒惰的情绪。二要积极参加锻炼,晒晒太阳,呼吸大自然中的新鲜空气。三要加强营养,增加小米、麦片、豆类的摄入,但不宜太饱。四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换气,如不太冷,适当减些衣服,或用冷水洗脸,促使困意消除。
5、调整饮食。春宜补阳,“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要以调养肝气为主,多吃一些温补阳气的食品,如葱、蒜、韭菜等;多吃一些性味甘平食物,如山药、薏苡仁、莲子、大枣、荸荠、银耳等以健脾养胃;可适当吃一些疏肝理气之品,如陈皮、菊花、玫瑰花泡水代茶饮。此外,大自然在春季里为人类提供了不少的野菜,如荠菜、马兰头、马齿苋、香椿、蓬蒿菜等既富含营养又有一定的药用作用,均可食用。同时,春天气温回升,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也开始孳生繁殖,必须注意饮食卫生。
猜你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