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由乙型A族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多流行于冬、春季节,以2~10岁孩子为多见,为出疹性传染病中较为严重的疾患。乙型A族溶血性链球菌存在于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部,通过飞沫传染给周围的易感者。也有少数病人是通过皮肤、粘膜的外伤而被传染的。猩红热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的传染性最强,到皮肤脱屑阶段则无传染性。
病菌侵入人体后,主要引起感染、中游、变态反应三种病变。
1、病菌的感染作用:乙型A族溶血性链球菌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后,首先在咽峡部繁殖,引起咽峡炎和扁桃体炎等病变。病人有发烧、头疼、咽疼等症状。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且可附有黄白色点状或片状渗出物,易被擦掉。此外,还可见舌质呈猩红色,舌乳头红肿突出,称为*草莓舌”或“杨梅舌”。
2、毒素的中毒作用:在咽峡部繁殖的病菌产生红疹毒索,由局部吸收入血,又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引起全身中毒性病变,可致真皮充血、水肿和白细胞浸润,形成全身弥漫性小米粒大的鲜红色皮疹。这种皮疹一般在起病后24小时出现,首先见于颈部、胸部、背部,以后见于躯干、四肢,常在皮肤皱褶处密集出现,-一天内皮疹即可蔓延至全身,色鲜红,压之退色。疹间很难见到正常皮肤,疹子常为大片融合。皮疹在周甚少,俗称环口苍白圈。
3、变态反应:少数患者可有变态反应病变(合并症),例如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心肌炎、关节炎等。治疗及时,可减少这种合并症。青霉素为治疗猩红热的特效药物,但对青霉素过敏或耐药的病人,怎么办呢?用中药治疗,同样能收到满意疗效。
祖国医学称猩红热为“烂喉丹痧”,认为由于外感时疫,蕴结肺胃,疫毒化火,从气入营,上熏咽喉,致局部红肿糜烂;外蹬肌肤,则发赤色皮疹,甚则热深毒重,内迫营血,发生神昏痉厥。
治疗猩红热的基本处方:
1、蒲公英20克,野菊花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紫花地丁20克,银花20克,连翘10克,玄参10克,黄芩10克。水煎服。
2、初起疹透不多,畏寒发热,加荆芥6克,牛蒡子6克,薄荷6克。
3、高热烦躁,加生石膏30克,黄连10克,黑山栀10克,或用紫雪丹,每次服1克,每日三次。
4、皮疹密布加生地12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
4、咽痛剧烈加射干10克,山豆根10克,土牛膝根20克。或用锡类散吹喉。
5、神昏痉厥,加蝉衣6克,钩藤15克。
治疗猩红热的单方验方:
②蒲公英30克,乌敛莓30克,水煎服。
③鹿杖30克,三颗针15克,蚤休20克,水煎服。
这里附带谈一谈:铝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芩,均为广谱抗菌药物。所谓“广谱抗菌药物”,就是指这些药物的抗菌范围较广,对多种致病的细菌(包括猩红热的病原体乙型A族溶血性链球菌),都能起抑制作用。上面介绍的治疗猩红热的基本处方中,除用了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芩等广谱抗菌的中药以外,还用了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有抑制作用的野菊花。这些药物的联合应用,具有明显抑制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作用,对猩红热具有明显的疗效。只要诊断明确,用药及时,正确掌握剂量(剂量小了达不到疗效,上面介绍的处方剂量为8~10岁儿童剂量,小于8岁的儿童的剂量可的减),用中药治疗猩红热是能取得满意疗效的。
当然,用中药治疗猩红热,同样要对患儿进行隔离,卧床休息,室内空气要流通,但要避免冷风直吹,周围环境要安静,多给患儿吃菜汁、米汤、水果等,勿给吃辛综饮食,对高热或咽喉炎症重的患者,须给清凉饮料和流质食品。并注意口腔清洁及皮肤清洁。
猜你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