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的症状临床表现_中医猩红热怎么办治疗

> 文章归档 古中药养生网 2020-09-05 20:19:56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红疹和退疹后皮肤脱屑。病原体侵人机体后,主要引起侵人局部以及邻近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病原菌所产生的胞外酶及各种外毒素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皮疹,少数病例可在心、肾.关节滑膜等处出现变态反应性病变。

本病属中医温病“烂喉痧"、‘丹痧"等范畴。当其在一定范围引起流行,又称“疫喉痧”或“时喉痧"。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温热时毒由口鼻侵入,充斥肺胃,上攻咽喉,窜扰血络,甚者内陷厥阴,后期痧消热退,气阴损伤。

[辨病要点]
1.流行病学:冬春季节多见。好发于5~15岁。有与猩红热或咽峡炎病人接触史。
2.临床特征: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红疹为本病三大特征性表现。皮疹多在发热后第2天出现,疹退后脱屑。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①咽拭子培养或脓液培养分离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②咽拭子涂片用免疫荧光法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存在。③多价红疹毒素试验在发病早期呈阳性,而恢复期呈阴性。

[辨病处方]
中医药治疗本病,注意辨明病情轻重、顺逆以及卫气营血的不同阶段。以清泄热毒为基本治疗原则。初期宜辛凉透表,中期(或极期)宜清热泄毒、凉营清气,后期宜养阴生津。

轻症病例单用中医药就可治愈;重症患者,尤其是并发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者,急宜结合西医方法抢救。中医药治疗本病过程药注意以下几点:①初起忌用辛散太过,以防伤津劫液;②毒邪传里,又忌寒凉太过,以防邪遏于内,变生他证;③后期痧退后,宜注意甘寒养阴,清肃余毒治法的运用,以促进痊愈。

1.清咽梔豉汤(《疫喉浅论》)
组成:生栀子10g、淡豆豉10g、金银花30g、牛蒡10g、薄荷6g(后下)、蝉蜕10g、白僵蚕10g、连翘10g、马勃10g、芦根30g、桔梗10g、甘草6g、竹叶6g、水牛角30g(先煎)。
用法:水煎服。
功用:透表泄热,清咽解毒。治疔猩红热普通型初起。
加减:咳嗽、呕吐、胸闷、苔白腻者,加竹茹10g、菊花10g、灯芯草10g、淡竹叶10g;面赤口渴、尿黄便干者,加石膏30g(先煎),黄芩10g、大黄10g。

2.银翘散(《温病条辨》)
组成:金银花10g、连翘10g、桔梗6g、薄荷6g、竹叶4g、生甘草5g、荆芥4g、淡豆豉5g、牛蒡子9g、芦根10g。
用法:水煎服。煎煮时间不宜过长。
功用: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治疗轻型猩红热。

3.凉营清气汤(《丁甘仁医案》)
组成:水牛角30g(先煎)、鲜石斛l5g、栀子10g、丹皮10g、鲜生地30g、薄荷6g、黄连3g、赤芍10g、玄参10g、生石膏30g、甘草6g、连翘10g、竹叶10g、芦根30g、白茅根20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气凉营,解毒救阴。治疗脓毒型猩红热。
加减:痰多者,加竹沥10g(冲服);咽喉糜烂有脓液,加蒲公英30g、野菊花30g、紫花地丁15g;热盛昏谵者,宜鼻饲并合用安宫牛黄丸1粒。

[辨病食疗]
1.五汁饮(《临床食疗手册》)
组成:生1只、马蹄100g、藕100g、麦冬100g,芦根1尺。
用法:洗净后开水冲洗,将梨去芯,与其他四物共挤汁。1日数次服,连服3~5天。
功用:滋阴润燥,清热解毒。主治猩红热普通型、轻型。

2.绿豆薄荷汤(《临床食疗手册》)
组成:绿豆200g、薄荷3g。
用法:将绿豆洗净,加水500ml,浸1小时后烧开半小时,取汁1碗加入薄荷滚1~2分钟。代茶反复饮服。
功用: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主治猩红热普通型,轻型。

3.双花饮(《季节性疾病的食疗》)
组成:金银花50g、菊花50g、山楂50g、白100g。
用法:将双花、山楂择洗干净,同放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熬煮约30分钟,滤渣取汁,加入白糖搅匀即成。常饮服。
功用:清热利咽,辛凉透邪。主治猩红热初起。

猜你喜欢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