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银脚带,过基峡,簸箕甲。
【来源】为银镜蛇科环蛇属动物银环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原动物】雄体全长122.5~128.17厘米,尾长为头体长的13.4~13.8%;雌体全长113~126厘米,尾长为头体长的9.2-13%。头部略椭圆形,眼小,瞳孔圆。吻圆钝,吻鳞宽约为其高的1倍。上唇鳞2-2-3(偶2),第5片最大;下唇鳞7片,第4(或5)片最大。眼前鳞1片,眼后鳞2片;颞鳞1(或2)。体鳞光滑,背鳞15行(颈鳞偶16~17行),脊鳞扩大呈六角鼓形。腹鳞雄体204~231片、雌体203~227片;尾末端钝尖,尾下鳞单行,雄体43~54片、雌体37~55片,肛鳞完整。头部及全体背面黑色或黑褐色,通身有白色环状横带斑,每度宽约1~3背鳞,与黑色横带(每度宽约3~5背鳞)相间。头后第1、2度白横斑距离最长。通体白横斑一般为35~46度;腹面概白色,且与白横斑常有稀疏的黑褐色点斑。
栖息于丘陵、坡地、田埂、路旁等近水的地方,野生、家养均有。分布于广东省各地及广西、海南、湖南、江西、福建、台湾、浙江、安徽、湖北、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区。广东省揭阳、普宁、饶平、陆丰等市县有专业场养殖或民间分散养殖。
【养殖】
气候环境:宜温和湿润的气候,喜阴怕阳光。最适温度25~30℃,当温度降至10℃以下时,进入冬眠。喜栖息于具草丛、灌木的近水环境。夜间活动。
养殖场地:选背风向阳、冬暖夏凉的山边地,建长方形或圆形的围墙,墙高1.7~2米,内侧批荡光滑,不留洞孔,以防外逃。围墙内建蛇室、水池,并留活动场地。蛇室大小视养殖数量而定,一般长1.5~2米,宽0.6~1米,地下垫砖,并砌成大小不等的蛇房,房留洞口,供蛇出入;上面覆盖厚约1米的土层,呈坟墓状;水池要有荫蔽,面积1~2平方米,水深约1.5米,应有斜面,以便蛇的进出;活动场地面积应为蛇室面积的4~5倍,空地宜栽爬地的草,以便于观察。蛇场外四周宜植树,特别是要植于西侧以挡烈日。
养殖管理:银环蛇以蝌蚪、小青蛙、鳝鱼、泥鳅、小蜥蜴、小蛇等动物为食料。一般在傍晚投料。在活动期每蛇每月喂料3~5次,每次食量为100~500克不等。亦可在水池内养鳝鱼、泥鳅等供蛇觅食。水池内的水质要保持清洁,越冬期间,温度要保持在10℃以上,如室外控温有困难,亦可将蛇放在室内养殖池加温越冬。
繁殖方法:银环蛇一般3周年性成熟。选择健壮、活动正常的作种蛇,雌雄种蛇比为4:1。每年8月下旬至11月下旬的晚上为交配时间,雌蛇交配1次后,3年不交配可照常受精产卵,孵出幼蛇。雌蛇怀卵越冬,至翌年清明、夏至间产卵,将卵集中放在瓦缸或木箱内孵化。在瓦缸或木箱底先装入泥沙掺半的土,湿度以手握成团而不渗水为度。泥沙厚度约20厘米,把卵平放在泥沙面上,卵约3~4层,不宜过多,卵层上面留高约15厘米的空间,缸(箱)口盖湿麻袋,保持温度25~32℃,相对湿度75%写左右。孵化期间要每隔1天检查,泥沙层只能潮湿不能积水,麻袋以湿而不滴水为度,但均不能干燥。每隔10天将卵翻动。经40~50天,幼蛇便破壳而出。
敌害与病害防治:敌害主要是老鼠。在孵化期间,孵化缸(箱)口一定要用湿麻袋盖好,以防老鼠吃卵。病害主要是因燥热而发生嘴角糜烂;在夏季因干热气候影响而易患肠热症,患病后尾部的表皮无光彩,带暗色,2~3天即会死亡。目前的预防办法主要是搭棚遮盖水池,使夏季水池的水温不要过热,同时要保持长流水清洁,不投喂已死的动物饲料等。
【药材】
产地:广东省各地有产,以潮汕地区及五华、梅县、兴宁等地出产较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家养品。
采收加工:多于夏、秋间捕捉,捕捉后拔去毒牙,先用酒精杀死,然后剖开腹部,除去内脏,洗净血液,再用酒精浸2天,取出,以头部为中央顺绕成圆盘状,将尾屈入蛇口含紧,用竹签十字式横穿插人蛇体,串紧固定,晒干或炭火烘干。按圆盘直径大小分为小条、中条、大条三个规格。小条的是将出生后7~10天的幼蛇按上法加工而成如铜钱般大,称为“金钱白花蛇”。
性状:(1)金钱白花蛇:又称小条白花蛇、小白花蛇。呈卷曲圆盘状,圆盘直径不超过4厘米。蛇头盘在中央稍翘起,尾端常纳于蛇口中含着,蛇体背面有黑白相间环带纹,黑色环带较宽,黑而不淡,白色环带细窄,白而不黄,鲜明有光泽。脊棱突起明显,腹部黄白色。气微腥,味微咸。
(2)中条白花蛇:蛇体较粗大,圆盘直径不超过5厘米。
(3)大条白花蛇:蛇体粗大,圆盘直径5厘米以上。
质量要求:除圆盘直径须按大、中、小规格要求外,均以蛇体完整、头尾齐全、色泽鲜明、无焙焦者为佳。
包装贮藏:用木箱装载,存放于通风阴凉干燥处。本品易生虫,可用除净椒目后的花椒与本品混合贮藏,以防虫蛀。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鸟嘌呤核苷、核苷、某些胆固醇、磷脂及酶类,如乙酰胆碱酯酶同功酶、透明质酸酶、磷脂酶A,磷脂酶C及三磷酸腺苷酶等。所含的毒素已知的有:环蛇毒甲、环蛇毒乙,尚有环蛇毒丙。此外,还含有溶血成分和血球凝集成分等的毒素,以及可的松样的成分。
【药理】环蛇毒甲作用于运动神经末梢与骨胳肌结合处,能产生对抗极化型的神经肌肉阻断作用;环蛇毒乙作用于突触前神经终末,引起其机能变化以致神经肌肉阻断。环蛇毒对小鼠半数致死量为0.09毫克/公斤(皮下注射),临床死亡率为23%。但环蛇毒经过氧化、氢氧化去毒的神经毒,能阻止脊髓灰质炎、侧素硬化、肌肉萎缩等神经变性退化。
【炮制】
白花蛇:除去蛇头,刮净鳞片,切段。酒白花蛇:取净白花蛇,按白花蛇重量用20%白酒拌匀,闷透,用文火炒至黄色,取出,放凉。酒炒后呈灰褐色或棕褐色,气焦腥,味微咸。经酒炒能增强通经活络、活血祛风作用。
【医疗用途】
性味:甘、咸、温;有小毒。
归经:归肝经。
白花蛇的功效与作用:祛风,通络,止痉,攻毒。用于日久风湿而见肢体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倾斜,半身不遂日久,破伤风,梅毒恶疮,疥癫顽癣日久不愈而见皮肤瘙痒或肌肉顽痹;近有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带状疱疹,乙型脑炎后遗症,脊髓灰白质炎后遗症,骨关节结核,牛皮癣,荨麻疹。
用法与用量:3~6克,水煎服,或浸酒服;或研末吞服,每次1~1.5克。
【附注】
1、近年在药材市场上发现有下列的广东白花蛇伪品:(1)用大条白花蛇纵剖作蛇身、粘上其他小蛇头而制成。其特点是黑白环带较宽,鳞片大,背部无六角形背鳞亦无突起的中央脊棱,尾部粗短而不自然,腹部不呈黄白色。(2)用其他蛇的幼体以油漆涂成黑白色环纹而制成。其特点是环纹不自然,相间距离不规则。(3)以同属动物金环蛇经加工制成。其特点是环带黄色或黄白色,黑色环带与黄色环带的宽度近相等。应注意区别。
2、我国有不少地区习惯将正文所述的银环蛇或蝰科动物五步蛇称为白花蛇;广东省则习惯将主产于广西的游蛇科动物百花锦蛇称为白花蛇或“广西白花蛇”,将银环蛇称为广东白花蛇,将五步蛇称为蕲蛇入药。蕲蛇在粤北地区有产。
猜你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