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是身体几个系统发生病变的时候所引起的一种平衡感觉障碍。病人感到周围景物向一定的方向移动。感到天旋地转。病情轻的,闭上眼睛,一会儿眩晕即停止,病情重的,感到周围景物旋转不停,病人站立不稳,甚至映倒,同时还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发生。
眩晕主要由迷路神经、前庭神经、小脑等的病变以及其他全身性疾患所引起。由迷路神经、前庭神经等病变引起的,有周围景物旋转或自身旋转的感觉,称为真性眩晕,由某些全身性疾患引起的,仅有头晕或站立不稳,而没有天旋地转的感觉,称为一般性眩晕。人们能够保持身体的平衡,保持身体处在空间的定向功能,前庭神经和小脑起着主要的作用。如果上述组织有了病变,就容易引起眩晕(真性眩晕)。真性眩晕包括耳源性眩晕(见于内耳眩晕病、迷路炎、晕动病、药物中毒等)、眼源性眩晕(注视飞快行车或站立高崖往下看悬崖峭壁,均可引起眩晕)、脑源性眩晕(多由颅内肿瘤、炎症及血管性病变所引起)。
临床上最多见的是耳源性眩晕当中的内耳眩晕病(美尼尔氏综合征)。这里着重谈谈内耳眩晕病的中药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临床表现:多数于中午起病,男性患病的略多。典型病状是阵发性眩晕,伴有耳鸣及听觉障碍。眩晕常突然发作,四周景物旋转,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有的可出现短暂的眼球震颤。病人在眩晕发作时多闭目卧床,不敢睁眼,不敢转动头部,唯恐眩晕加剧。。内耳眩晕病常常是一侧听力减退,但在早期因其障碍程度较轻面未被注意。每次眩晕发作都可使听力进一步减退,难以恢复原有水平。也有少数病人患侧听力完全丧失。内耳眩晕病,常伴有高音调的持续性耳鸣,发生于患侧,常与耳聋同时发生,这种耳鸣多在眩晕发作前加剧。
中医认为内耳眩晕病多由都怒思虑太过,或饮食不节,伤及肝脾。郁怒则伤肝,思虑太过,饮食不节则伤脾。脾伤运化失调,痰湿内生,痰湿中阻,清阳不升,可以发生眩晕。肝郁化火生风,风痰上窜也能发生眩晕。中药治疗:①泽泻30克,白术30克,党参15克,茯苓10克,牛膝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本方对内耳眩晕病兼有高血压患者最为适宜。②党参15克,吴萸10克,大枣15克,生姜15克,代赭石30克,法半夏10克,夏枯草20克,车前草2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本方治内耳眩晕病呕吐疾状明显者,收效较满意。③五味子15克,酸枣仁10克,山药30克,当归10克,龙眼肉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本方防治内耳眩晕病的听力减退有较好效果。④竹茹10克,积实10克,法半夏12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甘草10克,葛根30克,丹参30克,磁石30克,钩藤2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本方不仅对内耳眩晕病有效,而且对于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眩晕也有疗效。⑤炒苡仁30克,泽泻60克,白术30克,葛根60克。水煎服。
猜你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