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药性论》。
【来源】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bufogarizans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Schneider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干燥分泌物。主产于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全国各地均产。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归心经。
【药性特点】蟾酥味辛性温,既能解毒消肿,又能止痛、开窍。常用于治疗痈疽疔疮、咽喉肿痛、龋齿作痛,以及痧胀腹痛吐泻,甚则昏厥。
【功效】解毒消肿,止痛,开窍醒神。
【传统应用】
(1)痈疽疔疮、瘰疬结核、诸恶疮,配麝香、乳香、没药等。
(2)局部红肿疼痛,配寒水石、朱砂、铜绿、蜗牛等。
(3)痈疽皮色不变,漫肿不痛,配川乌。
(4)痈疽溃后腐肉未脱,或溃久不敛致成瘘孔,配升药、雄黄、丁香、乳香、没药。
(5)咽喉红肿疼痛,配牛黄、珍珠等。
(8)走马牙疳,齿龈烂黑,配麝香、人中白、轻粉等。
(9)误食不洁之物,腹痛吐泻,肢冷脉伏,甚则昏厥,配麝香、雄黄、苍术、丁香等。
【现代应用】
(1)白血病,蟾酥注射液(每2ml含生药70mg)。肌肉注射,每次2ml,每日2次。
(2)淋巴结核,蟾酥、巴豆、白胡椒各15g,砒霜22.5g,红枣11枚,葱白24g。制成丸剂(400丸)。取1丸用二层纱布包好,塞鼻中8~10小时,每周2次;已溃者用此丸药10丸加麻油20ml搅匀外搽,形成瘘管者可用细纱布条浸药油塞入管腔内。
(3)骨结核,采用口服加瘘孔滴入法,口服蟾酥每日3次,每次5mg,饭后服用,连续服用至瘘孔闭锁后再服用1~2个月;同时用0.1%蟾酥液向瘘孔每日或隔日滴入1次。
(4)牙髓炎,痢特灵3.0g,蟾酥0.2g,灭滴灵、冰片各2.0g,地卡因3g,细辛、白芷各1.0g。将以上药物分别研细,混合过120目筛,制成散剂装瓶备用。用时取少许药加蒸馏水调成糊状,根据需要放入牙髓腔或根管内。
(5)心力衰竭,用强心散(由蟾酥1份、茯苓9份配制而成,剂型有胶囊、四层肠溶衣丸)每日300mg(含蟾酥30mg),分3次服用。
(6)期前收缩,用蟾酥装胶囊或制成片剂,每颗(片)含蟾酥1mg,开始每次口服1mg,每日3次;如不见效,从第4日起,每次剂量增至2mg;如仍无效,于第7日起再增至3mg,以后不再增加(即最大剂量每日9mg),疗程1个月。(7)化脓性感染,用蟾酥水溶性总成分注射液,肌注,每次10~20mg,每日2次,小儿酌减。
(8)神经性牙痛,蟾酥3g,五灵脂3g,薄荷水1.5g,麝香0.3g。先将蟾酥用陈酒化透,共为末,金箔为衣。每次1粒,含于痛牙处,痛止停用。
此外蟾酥还可用于外科麻醉,以及治疗恶性肿瘤,无名肿毒,肺结核及各种休克。
【用法与用量】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掺膏药内贴患处;内服,入丸、散,每次0.015~0.03g。
【使用注意】内服切勿过量;外用不可入目。孕妇禁服。
【化学成分与药理】
蟾酥的化学成分复杂,分为蟾蜍甾二烯类、强心甾烯蟾毒类、吲哚碱类、甾醇类和其他类五大类。蟾蜍甾二烯类化合物有游离型和结合型之分,游离型称蟾毒甙元,至今已发现20多种,主要有蟾毒灵、原华蟾毒精、日蟾毒它灵、嚏根草甙元、蟾毒它里定、沙蟾毒精、伪异沙蟾毒精、脂蟾毒甙元、羟基华蟾毒精、南美蟾毒精、脂蟾毒精;结合型又分为蟾毒【如蟾毒灵-3-辛二酸精氨酸脂(蟾毒里毒)】、蟾毒甙元脂肪酸脂(如蟾毒灵-3-半辛二酸脂)和蟾毒甙元硫酸脂【如蟾毒灵-3-硫酸脂)】3种类型;从蟾酥中还分离出日蟾毒它灵-3-半辛二酸脂、沙蟾毒精-3-半辛二酸脂和脂蟾毒甙元-3-半辛二酸脂等部分水解产物。强心甾烯蟾毒类有沙门甙元-3-辛二酸精氨酸脂、沙门甙元-3-庚二酸精氨酸脂、沙门甙元-3-硫酸脂、沙门甙元-3-半辛二酸脂等。吲哚碱类有5-羟色胺、蟾蜍色胺、蟾蜍季腔、蟾蜍噻咛、脱氢蟾蜍色胺。甾醇类有胆甾醇、7α-羟基胆甾醇、7β羟基胆甾醇、麦角甾醇、菜油甾醇、β-谷甾醇等。其他类有多糖类、有机酸、氨基酸、肽类、肾上腺素等。
蟾酥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较为广泛,蟾毒配基类和蟾毒毒素类化合物均有强心作用,前者作用更为明显,蟾蜍灵能增强心房肌收缩力。蟾酥对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脂蟾甙元可降低膜的反应性能,减慢兴奋传导,具有抗心律失常的某些电生理特征。蟾酥有明显的升高动脉压作用,但作用并不持久。蟾酥醇提物对内毒素血症所致休克有较好的疗效。蟾酥对血小板聚集的程度与速度均有抑制作用。蟾酥可使小动脉和静脉收缩。华蟾毒精可增强去甲肾上腺素所引起的大鼠输精管的收缩。脂蟾毒配基注射液具有中枢性呼吸兴奋作用。蟾酥能兴奋肠管平滑肌,使其收缩振幅增大,频率加快。蟾酥总甙注射液对绿脓杆菌、卡他球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此外,本品还有抗炎,平喘,镇咳,抗肿瘤,抗放射、升高白细胞、镇痛和麻醉等作用。
【毒性与不良反应】蟾酥有毒。过量服用可引起口唇发麻,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头昏眼花,胸闷心悸,嗜睡多汗,甚则昏迷等毒副反应。人中毒后,可按洋地黄类强心药中毒时的急救原则处理。
【内容出处】《临床常用中药手册》。
猜你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