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麻黄(去节)9克,桂枝6克,杏仁(去皮尖)6克,炙甘草3克。
【用法】上四味,以水1800毫升,先煮麻黄减400毫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500毫升,去滓,温服150毫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麻黄汤适用的症状】喘证用于实喘之风寒袭肺证,喘咳气急,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色白,兼有头痛,恶寒,或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方解】麻黄味苦辛性温,入肺与膀胱经,善开腠理,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以为君药。桂枝解肌发表,温经散寒,既可助麻黄发汗解表之力,又能使邪气去而营卫和,以为臣药。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增强宣肺平喘之功,以为佐药。炙甘草既能调和宣降之麻杏,又能缓和麻桂相合峻烈之性,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以为使药而兼佐药之用。
【注意事项】因本方为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迹”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
【麻黄汤的临床应用】1.流行性感冒用于风寒束表证,起病急,高热,头痛,乏力,面红,呼吸急促,全身酸痛,皮肤灼热干燥。
2.周围神经病用于营卫亏虚,风寒湿袭,腠理失养证,因其病因和发生部位不同,故有不同的临床症状,早期多表现为痛、麻、异觉、反射减弱或消失。
3.缓慢型心律失常用于胸阳不振,阴邪内生证,心率低于60次/分,头昏、心悸、胸闷、乏力,甚至昏厥或诱发心功能不全、低血压、心绞痛或短暂脑缺血发作。4.小儿遗尿症用于下元虚寒,膀胱失约证,发病年龄3周岁以上,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天发生遗尿,甚则每夜遗尿1~2次以上。
【实验研究】1.麻黄汤发汗的可能作用机制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下降,通过神经途径增加汗腺分泌,从而使体温下降。【中药药理与临床,2000,16(4):8】
2.麻黄汤可以提高组胺的阈值,有抗组胺的作用。【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2,13(3):152】3.麻黄汤的发汗机理和汗液成分与毛果芸香碱不同,发汗途径以中枢神经作用为主。【泸州医学院学报,2002,25(2):122】
【临床报道】1.张树峰报道麻黄汤治疗流行性感冒120例,随证加减,每日1剂。将药物温水浸泡40分钟,水沸后再煎15分钟,取汁约200毫升,成人服200毫升,小儿服50~100毫升。服药后饮些热水,覆被发汗,至周身均匀汗出为度。结果:全部痊愈。【中医药信息,1995,(4):42】2.梁德进报道加味麻黄汤熏蒸治疗急性腰扭伤40例,将药置于熏蒸器内,加水2500毫升行腰部熏蒸,每天1次,每次30分钟,熏后平卧硬板床。结果:治愈24例,好转10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医临床康复,2002,6(16):2455】
3.周法根报道麻黄汤加减治疗周围神经病38例,各药研粉冲服,日服3次。结果:显效4例,有效2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8.75%,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6,20(1):24】
4.姬光东等报道麻黄汤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50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结果:显效33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中医药学报,2002,30(1):31】
5.林祥启等报道麻黄汤治疗小儿遗尿症56例,随证加减,隔日1剂,水煎服,10剂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43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1%。【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16(1):24】
猜你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