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大黄12克,附子9克,干姜6克,人参9克,甘草3克。
【用法】加水1400毫升,煮取600毫升,分3次温服。
【功用】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温脾汤适用的症状】脾阳不足。冷积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
【方解】脾阳不足,寒从中生,喜食生冷,致冷积内停,阻于肠间,故见大便秘结;若寒湿久留,冷积不化,又可导致脾气虚弱,而见下利赤白不止;不通则痛,故腹痛;而手足不温,脉沉弦,皆为中气虚寒,冷积内停之象。方中用附子与干姜温阳祛寒;人参和甘草益气补脾;大黄荡涤积滞。诸药合用,使寒邪去,积滞行,脾阳复,则诸证可愈。
【温脾汤临床应用】1.慢性结肠炎用于脾气虚弱证,表现有腹泻时作,质溏薄,伴腹部隐痛,喜温喜按,舌淡苔薄白,脉细。
2.习惯性便秘表现有大便数日一行,伴腹胀纳呆,面色萎黄,头昏乏力,平素脘腹冷痛、得暖则舒,舌淡白、边有齿印,脉细滑。
3.贫血用于脾阳不足证,表现有声低气怯,神色疲惫,精神萎靡,胃纳不馨,午后潮热,入暮尤甚,头晕神疲,肢倦乏力,舌淡胖色紫,脉沉细而涩。
4.胆道蛔虫症用于中虚外寒乘袭、蛔虫阻滞证,表现有右上腹部突发钻顶样绞痛,伴汗出肢冷,恶心呕吐,移时痛止,数日未大便,舌淡红,苔薄,脉细弦而紧。
5.胃脘痛用于寒积证,表现有胃脘疼痛,时发时止,尤以夜间疼痛为重,胃脘部喜温喜按,伴恶心,呕吐,大便干结,舌淡苔白润脉沉弦。
6.肠粘连表现有腹部可扪及不规则肿块,压痛,舌质黯,苔薄白脉沉细。
【实验研究】1.温脾汤在早期能较好地减少小鼠MIP1α的表达,减轻UC结肠黏膜的炎症反应。
2.温脾汤能更好地促进EGF含量的增加,表明温下法比温涩法能更好地通过肠黏膜保护作用机制,减轻UC黏膜的损伤和炎症。
3.温脾汤能够显著降低5/6肾切除大鼠的血清肌酐(P<0.05)、尿素氮(P<0.01)水平及24小时尿蛋白(P<0.01),降低肾重体重比,抑制残余肾脏的代偿性肥大,减轻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说明温脾汤可降低肾重体重比,抑制残余肾脏的代偿性肥大,减轻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具有保护肾脏的功能。
4.用温脾汤治疗的CRF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均显著降低,而对照组这方面作用则不明显。说明温脾汤有改善CRF高黏血症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整整体状态、改善肾功能、改善体内“黏、聚、集、凝”状态,达到改善CRF患者高黏血症的作用。
5.温脾汤肾保护作用机理的实验依据:通过抑制LPS诱导的IkBa降解,使NFkB与IkBa结合成复合物而减少解离,阻止了系膜细胞NFkB的活化过程。
猜你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