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土花椒,竹叶椒,山巴椒,狗花椒。
【来源】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竹叶椒或簕樘的干燥成熟果实。
【原植物】
1、竹叶椒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枝直出,扩展,有压扁的皮刺。叶互生,为奇数羽状复叶,叶轴有翅,下面散生皮刺,上面在小叶着生处有较小的皮刺;小叶3~9片,对生,具短柄至近无柄,纸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9厘米,顶端渐尖,边缘常有微小钝齿或近全缘。夏季开黄绿色花;花小,单性,排成腋生长2~6厘米的聚伞圆锥花序;花被1轮,6~8片;雄花有雄蕊6~8枚,伸出;雌花仅1~2个心皮发育。蓇葖果红色,有大而凸的腺点;种子黑色,卵形。
生于低山疏林或灌木丛中。分布于广东省及我国秦岭以南各省区。
2、簕樘为常绿乔木或大灌木,高3~10米或过之;茎干上有粗厚的三角形的红褐色皮刺,在枝上的刺较小,长1~3毫米。叶互生,为奇数羽状复叶,稀兼有偶数羽状复叶,叶轴有狭翅,上面具纵槽,无刺;小叶通常13~19片,很少9片或23片,对生,厚纸质至薄革质,长圆形、倒卵状长圆形或近菱形,长2~6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尖头钝或微凹,基部楔尖,两侧常明显不对称,边缘有小齿;中脉上面凹入,下面隆起。夏季开淡绿色花;花小,单性,排成顶生的伞房状聚伞花序;萼片5枚,卵形,长约0.5毫米;花瓣5片,椭圆形,长1.5~2毫米;雄蕊伸出,药隔凸尖,无腺体;雌花无退化雄蕊。蓇葖果由1~2个成熟心皮组成,紫红色,顶部有一小的喙状尖头。种子卵形,黑色而有光泽,长约4毫米。
生于山坡、丘陵、平地、路旁的疏林中或灌木丛中。分布于广东省及福建、台湾、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区。越南北部亦有分布。
【药材】
产地:竹叶椒果实广东省的产于全省各地,以北部地区出产较多;簕樘果实产于中部以南至西南部各市县。
采收加工: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收。摘取果实,除去枝梗,晒干。
性状:(1)竹叶椒果实:蓇葖果球形,自顶端沿腹背缝线开裂,呈基部相连的瓣状,直径0.2~0.35厘米。先端具短小的喙尖。外果皮表面红棕色或暗红棕色,散有大而明显的突起油点;内果皮光滑,淡黄色,薄革质,有的与外果皮分离或反卷。内含种子1枚,近圆形,黑色。气香浓,味辛辣。
(2)簕樘:与竹叶椒果实相似,但外果皮外表面多为青色。品质比竹叶椒果实略差。
质量要求:以饱满、无枝梗杂质者为佳。
包装贮藏:用麻袋装载,存放于干燥处。不宜密闭贮藏。
【成分】竹叶椒果实含挥发油0.24%~0.79%)。簕樘果皮含挥发油,油中主要含α-蒎烯、极油烯、乙酸辛醋、芳樟醇、依兰烯、β-榄香烯、蛇麻烯等。
【炮制】拣除杂质,整理洁净。
【医疗用途】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脾、胃、肾经。
野花椒的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用于脱腹冷痛,胃寒呕吐泄泻。
用法与用量:3~6克,水煎服。
附注:1、竹叶椒和簕樘枕的根、叶亦供药用。据文献记载,取竹叶椒鲜叶捣烂调酒敷、另用鲜根30克水煎调酒服,治乳痈;取鲜根(或叶及果实)用蒸馏法制成的注射液,用于肌注治疗胆道疾患、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肠痉挛、手术后疼痛,可收到较快的止痛效果,并未发现不良反应。簕樘根15~30克水煎服,治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风湿性关节炎;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治跌打损伤、腰肌劳损、乳腺炎、疖肿。
2、据《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簕樘的根皮、树皮均含簕樘素,为一种三环的内酯;根皮又含簕樘碱、簕樘次碱、橙皮甙、布枯甙;叶含α-吡烯、柠檬烯、糖醛。
3、同属植物野花椒的无燥果皮,在外省一些地区有作“土花椒”使用。该植物在广东省有分布,常见野生于海拔500米以下的山坡、丘陵疏林或灌木丛中和旷野、路旁的向阳处,亦有栽培干庭院中。其根、叶亦供药用。
猜你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