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的症状临床表现_中医白喉怎么办治疗

> 文章归档 古中药养生网 2020-09-05 20:29:41

白喉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咽、喉鼻等处假膜形成,以及发热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等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和神经瘫痪。白喉杆菌侵人上呼吸道黏膜表层组织内繁殖,分泌特殊的外毒素,使局部和周围组织坏死,形成急性假膜性炎症。渗出液将炎症细胞、坏死黏膜组织和白喉杆菌凝固在一起,形成本病特殊病变一白喉。白喉外毒素自局部吸收后,经淋巴和血液到达全身各组织并与组织细胞结合,引起多脏器病理变化,以心肌、末梢神经最敏感,肾及肾上腺等处病变也较显著。

本病属中医“温毒"范畴,根据其临床特点,又称“喉缠风"、“锁喉风"、“喉痹”、“白缠喉”。中医认为本病发生因秋冬季节外感疫毒时邪,而又有素体阴虚,肺胃炽热,内外合邪,博结于肺胃,邪热上熏咽喉,以至白喉布生而成。

[辨病要点]
1.流行病学:全年散发,秋冬季多见。2~10岁发病率最高。病后有较持久免疫力。应了解患者是否曾有预防接种,以及是否有白喉病史,周围是否有同类病人,以及当地流行情况。
2.临床特点:咽白喉中毒症状较明显,有特征性假膜;喉白喉最多见的症状为强烈的千咳,可有呼吸道阻塞症状和体征;婴幼儿可有鼻白喉;有经久不愈的溃疡,应考虑到皮肤白喉的可能。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①细菌涂片及培养白喉杆菌阳性可确诊.②荧光素标记抗体法有助早期诊断。③亚硝酸盐试验法阳性需与临床资料综合考虑。

[辨病处方]
本病的治疗要重点掌握病变过程中热、痰、燥三个基本环节,治疗应以清热养阴化痰为基本原则。治疗及时,多有较好疗效。病情较重、出现危候时须结合西医方法救治。
1.银翘散(《温病条辨》
组成:金银花10g、连翘10g、桔梗6g、薄荷6g、竹叶4g、生甘草5g、荆芥4g、淡豆豉5g、牛蒡9g、芦根10g。
用法:水煎服。煎煮时间不宜过长。
功用: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治疗咽白喉、鼻白喉轻型。
加减:咽痛咽红、乳蛾肿大较甚者,加豆根10g、玄参10g、土牛膝10g;微咳,加菊花10g.杏仁10g;口渴,加芦根20g、生地黄10g;目赤,加夏枯草10g、菊花10g。

2.除瘟化毒汤(《白喉治法抉微》)
组成:粉葛根6g、金银花6g、枇杷叶4.5g、薄荷1.5g、生地6g、冬桑叶6g、小木通2.4g、竹叶3g、贝母6g、生甘草2.4g。
用法:水煎服,1日1~2剂。
功用:清肺解毒。治疗白喉初起,症状轻而白膜未见者。

3.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组成:水牛角30g(先煎)、生地黄30g、赤芍12g、丹皮9g、石膏30(先煎)、黄连6g、栀子10g、桔梗6g、黄芩10g、知母12g、玄参20g、连翘10g、甘草6g、竹叶12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利咽。治疗坏疽性白喉。
加减:口气恶臭者、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g(后下);咳嗽声嘶者,加栝蒌10g、鱼腥草15g、浙贝母10g;颈肿者,加夏枯草15g、牡蛎15g;咯血、衄血者,加白茅根30g、侧柏叶10g。

[辨病成药]
1.冰硼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一部)
组成:冰片、硼砂(煅)、朱砂、玄明粉
用法:制成散剂。吹敷患处,每次少量,1日数次。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疗白喉咽痛。

2.清喉咽合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一部)
组成:地黄、麦冬、玄参、连翘、黄芩。
用法:制成口服液。口服,第1次20ml,以后每次10~15ml,1日4次,小儿酌减。
功用:养阴、清咽、解毒。治疗局限性咽白喉,轻度中毒型白喉。
3.双黄连口服液(《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一部)
组成:金银花375g.黄芩375g、连翘750g。
用法:制成口服液。口服,1次20ml,1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功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治疗咽白喉。

[预防调护]
1.预防:(1)早期发现并隔离治疗病人,病愈后病灶分泌物培养连续2次阴性,可接触隔离。带菌者隔离治疗不少于7日。(2)病人分泌物及用具须严格消毒。(3)新生儿3日后开始按计划免疫程序注射“百白破”混合制剂,7岁时复种1次吸附精制“百白破”制剂。密切接触者,行抗毒素被动免疫,1月后再行类毒素全程免疫。

2.调护:(1)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并发心肌炎者,应绝对卧床。(2)给予足够热量,流质饮食。(3)口腔护理。(4)保持室内通风和60%相对湿度。

猜你喜欢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