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了解钩虫传播的因素,才能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因此,必须弄清它的生活史。钩虫的传染源是受钩虫感染的人,他们体内的虫卵经常随粪便排出体外,如果未经处理就用以施肥,即造成土壤的污染。但刚排出的虫卵对人并没有感染性,必须在潮湿的土中经过一段发育,先变成杆状蚴,再发育成称状蚴以后,对人才有感染性。钩虫在人体外这一段发育过程,受自然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气候和土壤与它关系最为密切。在我国南方许多省份,气候温暖,雨量充足,年平均温度在15°C以上,相对湿度在70%以上,适于钩虫卵的发育。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以肥土最适于钩虫卵的发育,砂土次之,粘土则因过于坚密,含空气少,不适于钩虫幼虫的发育。砂土如含砂量过大,则下雨时水分过多,天晴时又非常干燥,都对钩虫幼虫不利。钩虫卵在水田中不易发育,所以水稻不是传播钩虫的主要农作物。用人粪施肥的旱地作物,如蚕桑、甘薯、玉米、蔬菜、棉花等皆是容易传播钩虫的条件。人们在这些田地里赤脚劳动时,钩虫称状蚴就钻入皮肤,造成感染。
如上所述,钩虫传播的主要因素是:1、钩虫感染者的存在;2、粪便未经处理即用以施肥;3、外界环境适于钩虫幼虫的发育;4、人们有赤脚工作的习惯。
在采取预防措施时应针对以上各点进行,首先对钩虫感染者普查普治,减少传染源,其次要加强粪便管理,搞好粪便无害化,对个人防护要注意穿鞋,避免钩虫幼虫钻入皮肤,或在手上涂上一层防护油。
猜你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