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的症状_阑尾炎的治疗

> 文章归档 古中药大全网 2021-06-06 23:27:17

阑尾炎的症状

急性阑尾炎是城乡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我国古代把阑尾炎叫做“肠痈”。汉代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已系统地描绘了它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这种治法一直传到今天还在应用,而且疗效很好。

阑尾炎过去曾误称为盲肠炎,可能现在还有一部分人还习惯于引用这个错误的名称。其实,阑尾和盲肠完全是两回事,在急性阑尾炎时盲肠并不发炎。

阑尾为什么容易发炎呢?

阑尾是一条又细又长的盲管,容易造成曲折或扭转,也容易被肠道里的粪块、异物、寄生虫等阻塞。阻塞后,阑尾供血不良,管腔内细菌乘机繁殖而侵入管壁引起炎症。

阑尾炎有哪些症状?

典型症状:先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一般肠胃道症状,同时伴有上腹部或脐周围的隐痛。不久,肠胃道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腹痛逐渐向右下腹转移,以后腹痛就一直固定在那个地方。

急性阑尾炎病人体温一般不高,但当炎症发展扩散时,体温亦可升高。大多数病人白细胞计数增加到10000~20000(正常人在6000~7000之间),中性白细胞的比例也会超过80%以上。这都表示人体内有炎症存在。压痛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最主要的依据。当你用手轻轻的按在病人右下腹部的某一点时,病人会告诉你腹痛得厉害,这就叫做“压痛”。阑尾点是压痛最多见的部位。大约70~80%的急性阑尾炎病人,都有典型的“转移它腹痛”和明显的压痛。当阑尾炎化脓坏死时,压痛范围扩大,并且出现腹肌紧张(腹肌变得强直起来)、反跳痛(当摸病变部腹壁的手压下去后突然抬起时,疼痛突然加剧)。如有阑尾脓肿形成时可触到痛性包块,腹膜炎时包块触痛更明显,在足部阑尾穴处(足三里穴下约二寸处)常可出现压痛点。

急性阑尾炎属于中医的“肠痈”,认为多由饮食不节,或饭后急暴奔跃,或寒温失调,以致影响肠胃运化,引起湿热积滞,肠府壅热,气血瘀阻而成。

中医治疗可分“瘀滞型”、“湿热型”、“热毒湿”三种类型:

(一)瘀滞型:发热不明显,右下腹有压痛或轻度反跳痛,腹肌紧张不明显,白细胞总数在10,000左右。

处方:生大黄10~15克,丹皮10克,红藤30克,厚朴10克,败酱草30克,川楝子10克,桃仁10克。水煎服。

(二)湿热型:发热,厌食,右下腹压痛明显,有腹肌紧张及反跳痛,体温在38℃以上,白细胞总数在10000~15000。口干渴,尿黄,头昏重,胸闷,舌苔黄腻,脉数。

处方:生大黄15克,丹皮10克,红藤30克,冬瓜仁30克,败酱草30克,厚朴10克,蒲公英30克,银花30克,薏苡苡仁30克。水煎服。

(三)热毒型:高烧,面红目赤,唇干舌燥,口干渴,右下腹压痛显著,反跳痛及腹肌紧张都很明显,大便秘结,尿赤,舌红,苔黄燥,白细胞总数在15000以上。

处方:生大黄15克,丹皮12克,红藤30克,冬瓜仁30克,败酱草30克,厚朴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苡仁3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山栀12克。水煎服。

中药对阑尾炎的作用是:抗菌,促进肠蠕动以利解除阑尾梗阻,排空潴留物,改善阑尾壁的血液循环急性阑尾炎也可以用复方大蒜糊外敷治疗:芒硝30克、熟大黄30克、大蒜120克。先将大蒜去皮捣烂,加入芒硝,共捣烂如泥,敷腹部最痛处。一般敷2小时去药。再将熟大黄研粉,用醋调成糊状,敷6~8小时,此为一个疗程。必要时隔数小时后可重复使用。敷药的局部要先用凡士林纱布保护皮肤,以免起泡。

针灸治疗是以足三里(膝眼下三寸)及阑尾穴(足三里穴下二寸)为主,一般认为留针时间长,经常加强捻转,则效果比较好。现已证明针刺有增强阑尾蠕动和加强身体防御能力的作用。中药、针灸对绝大多数单纯性阑尾炎均有显著疗效,一般在24小时内腹痛就可以减轻或消失,白细胞计数下降,休温恢复正常。缺点是复发率较高,复发时再用针灸或中药治疗,仍然有效。在用针灸、中药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万一出现腹痛想重,疼痛范围或肿块不断加大,压痛与腹肌紧张加重,体温上升,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等现象,表示病情加重,应将病人送往有条件的医院作手术治疗。

猜你喜欢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