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浮水石,海浮石,浮石。
【来源】为火成岩类岩石浮石的块状物。
【原矿物】非晶质。白色或浅灰色,偶呈浅红色。多孔,孔呈蛀窠状或管状。表面暗淡或具丝绢光泽。性脆。比重小,在水中可以浮起。为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所形成的石块,主要由玻璃质构成,偶含少量结晶质矿物。
【药材】
产地:广东省沿海地区有产,以湛江、阳江、茂名、惠州、江门市所属的沿海县出产较多。
采收加工:全年可捞采。以夏、秋季台风过后、浮海石被风吹刮飘流至海岸边时为旺采期。捞起,晒干。
性状:呈类圆球形或不规则团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粗糙,灰白色、灰黄色或淡褐色。全体满布大小不等的孔洞,构成多孔性块粒状。体轻,能浮于水,质硬而脆,易砸碎,断面色较浅,疏松,有多数小孔。气无,味微咸。
质量要求:以块大小均匀、色灰白、体轻、浮水者为佳。
包装贮藏:用竹篓或麻袋装载,存放于干燥处。
【炮制】
浮海石:拣除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打碎。
煅浮海石:取净浮海石,置耐火容器内,以武火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用时打碎。缎后灰白色,质体疏松。经煅制能增强收敛作用,并易于煎出药味。
【医疗用途】
性味:咸,微寒。
归经:归肺、肾经。
浮海石的功效与作用:清化热痰,软坚散结,通淋,明目。用于肺热痰稠难咯,顽痰积结,痰火结核、瘰疠,砂淋,小便涩痛;近有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烦渴,淋巴结结核,甲状腺肿大。
用法与用量:9~15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剂。
附注:浮海石一药,广东省历来习惯使用正文所述的品种,我国有部分省区则习惯使用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或瘤苔虫的干燥骨骼。该品又称“海石花”,其原动物在广东省及福建、浙江等省沿海地区有分布。
猜你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