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戟的功效与作用_大戟的图片大全

> 中药大全 古中药养生网 2022-08-24 21:08:55

大戟的功效与作用

品种考证】《度母本草》云:“根块状肥厚,汁液多,秋季叶,花,果实均呈红色。”《宇妥本草》云:“叶润而茎细,枝顶花似瑞香狼毒,长约一卡,折断有白色乳汁。”《蓝琉璃》云:“塔奴根据形状大小分大戟,小载二种。”《晶珠本草》云:“生于阴阳两坡,根、茎、叶折断后有白色乳汁,茎红色,长如箭杆,叶厚,枝顶开花,花与叶同色,果二枚聚生。”《甘露本草明镜》云:“根长而块状,茎紫红色,细而长,茎二至数条自根颈处发出,上部分枝;叶柔而黄绿色,椭圆形,边全缘,基部上端叶通常三枚轮生;顶端开花,花小,呈黄色;蒴果圆球形,种子红色卵形。”据考证,今各地藏医以大戟属多种植物作为塔奴药用。其中疣果大戟的茎,花、果等特征与上述文献描述最符合,可视为正品。但青海将青藏大戟作为塔奴广泛药用,在西藏也有将大果大戟作为塔奴药用者,故将此两种作代用品。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疣果大戟的块根。

原植物】疣果大戟Euphorbia micractina Boiss.多年生草本,高30~45cm。根直,粗壮,黑褐色。茎直立,丛生,上部分枝,被毛。叶互生,叶片呈圆形或椭圆形,长5~8cm,宽1.5~3cm,先端钝圆,基部近圆形,全缘,具短柄。杯状花序3~5个顶生,总苞片3枚顶生,叶状卵形,基部淡黄色,花小,雌雄异花,黄绿色。蒴果圆球形,表面具小的疣状凸起。种子卵形,光滑,黑色。花果期5~9月。生于海拔3800~5000米的沙地。分布于西藏各地、青海东南部、四川西北部。

采收加工】秋后挖根,挖根时避免伤根而失去乳汁(乳汁对皮肤刺激很大),洗净剥去外皮后,煎成膏状。

性状鉴别】大戟的根肥大,呈圆锥形或圆柱形,常有分枝。表面棕褐色,有横沟和凹陷,顶端有残留茎基及芽痕;质坚硬,断面粉性。气微,味淡、辛。

炮制】去毒取药材加牛的小便至药材的约2/3处,置于大锅内加山羊肉进行煎煮,煮开后约15min取出山羊肉,把去皮的鲜根继续煎煮约1小时后过滤,去掉药渣,滤液用温火继续加热,浓缩成膏状后备用。

药性】大戟味苦,性温。

1、《度母本草》:“味辛。”

2、《晶珠本草》:“味辛,性糙、温。”

3、《新编藏药配方》“味苦,辛,性热。”

4、《西藏常用中草药》;“性寒,味苦,有大毒。”

5、《甘露本草明镜》:“味苦,消化后味苦,性稀,钝、糙;有毒。”

大戟的图片

功效与作用】大戟消炎,利尿,泻下,驱肠虫。主治疮,皮癣,皮肤炭疽,畜癫病,下泻寒,热两性引起的肠道疾病及肠虫病。

1、《度母本草》;“治畜癞病,下泻肠道疾病及毒物。”

2、《字妥本草》;“驱虫病。”

3、《药名荟萃》:“消炎,泻下”

4、《晶珠本草》:“治皮肤炭疽。”

5、《甘露本草明镜》:“催吐。”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1~2g。

使用注意】有毒,内服慎用。

附方】治食物中毒引起的胃肠绞痛大戟膏,素嘎、日诱各9g,光明盐6g,以上四味研成细粉,过筛,制散,每日1次,每次1.2g。(《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

制剂】九味大戟丸大戟1g,洪连1g,狼毒0.5g,藏菖蒲0.5g,安息香0.5g,我大夏1g,赞毒0.5g,河子2g,大戟膏1.5g。以上九味研成细粉,过筛,混匀,制成水泛丸。本品为深黄色水泛丸,味苦,辛。功能消炎止痛。治背部刺痛,胃胀,小肠刺痛,炭疽,对炎症及瘟疫具良效。内服,每日1次,每次服2g。(《诊药二元要诀》)

猜你喜欢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