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考证】《宇妥本草》云:“坎巴嘎布叶铺地生长,长短约一食指或一小指长,花黄色,气味浓烈。”《鲜明注释》云:“坎巴嘎布的茎与叶呈灰白色、气味较浓,叶缘分裂。”《晶珠本草》云:“本品分四种,其坎巴嘎布的叶白色,状如火绒草,气味芳香,生于石岩畔,长短约一箭长或一尺。”《甘露本草明镜》云:“本品茎细长,柔软,多分枝。叶表面绿色,背面灰白色;叶片基部箭形,叶柄长,叶缘裂片疏生缺刻状齿,叶表被白色柔毛,羽状对生。花粉红色,较小,密生于茎与枝间。种子呈黑黄色,似海金沙,量多而细小。”藏医以菊科蒿属多种植物为坎巴嘎布,这些植物的形态与藏医历代典籍所述坎巴嘎布相似,可为正品。本卷载入其中的大籽蒿。
【来源】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
【原植物】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 Willd.生于海拔2500~4200m的河谷阶地,荒地、河漫滩、农田、山坡草地。分布于西南,西北、华北,东北,华东及青藏高原。
【采收加工】7~8月采收茎,叶、花、果实及根,在阴凉处。
【药材鉴别】性状鉴别茎类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可达5mm。绿色,表面有纵棱,可见互生的枝。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中央有白色髓。叶或叶基上密被柔毛。叶皱缩破碎。完整叶片2~3回羽状分裂,裂片线形,两面均被柔毛。头状花序较多,半球形,直径3~6mm,总花梗细瘦,总苞叶线形,苞片2~3裂,边缘有白色宽膜片,背面被短柔毛;花托卵形,边缘为雌花,内层花两性,均为管状。成熟花序可见倒卵形的瘦果。气浓香,味微苦。
【药性】大籽蒿味微甘,苦,性寒。
1、《新编藏药配方》:“味苦,性凉。”
2、《迪庆藏药》:“味苦、辛,性凉”
3、《甘露本草明镜》:“味苦,辛,消化后味苦,性凉,效轻。”
4、《藏药志》:“味苦,性寒。”
【功效与作用】大籽蒿能止血,消肿,清热。主治各种疾病引起的出血,四肢关节肿胀,痈疖,外伤。
1、《宇妥本草》:“能消肿,治肉瘤、肠病。”
2、《药名荟萃》:“止血,消四肢肿胀。”
3、《蓝琉璃》:“利肾病且能作补品。”
4、《迪庆藏药》“能清热,止血,散肿,祛风。治肺病,疮痒,外伤。煎水浴可柔和肢节。”
5、《甘露本草明镜》:“用于鼻衄等各种出血和‘龙’病引起的四肢肿胀。”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5~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粉撒或调敷,或煎水洗浴。
【附方】1、大籽蒿治四肢僵硬,肿胀,痛风,关节炎,疮疖,陈旧性热症热毒等病:用大籽蒿、圆柏、怕鲁、麻黄,水柏各一钱混合,粉碎成粗粉,药浴。(《四部医典》)
2、大籽蒿治月经过多和血管破裂,以及脑病引起的流鼻血:小檗皮9g与大籽蒿6g混合煮沸,在提取完毕的溶液中加0.9g熊胆。内服,每日2~3次,每次1~2g。(《新编藏药配方》
【制剂】止血八味大籽蒿丸:大籽蒿的根叶21g,红花15g,麻黄膏15g,灰蒿膏15g,角柱花15g,鲜蒿草20g,石韦叶5g,甘草15g。以上八味药混合粉碎成细粉,过筛,用水泛丸,干燥,即得。本品为浅红色,味甘、苦。功能清热,止血。用于各种外伤和内伤引起的出血症。口服,每日2次,每次1~2g。(《甘露本草明镜》)
猜你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