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植物】蕨麻委陵菜,多年生草本。根延长,常在根的下部形成纺锤形或椭圆形块根。茎匍匐,节上生根,向上长出新植株,伏生长柔毛或近无毛,基生叶为间断的或不间断的羽状复叶,有小叶6~11对,连叶柄长2~10cm;叶柄被伏生长柔毛,有时脱落近无毛;小叶无柄或顶端小叶有短柄;小叶片椭圆形,倒卵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2cm,宽5~8mm,顶端圆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缺刻状锯齿或呈裂片状,上面绿色,被疏柔毛或无毛,下面密被银白色绢毛,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唯小叶对数较少;基生叶托叶膜质,褐色,基部和叶柄相连成鞘状,外面被疏柔毛或近无毛,茎上托叶膜质或草质。单花腋生;花梗长1~4cm,被疏柔毛;花直径1.5~2cm;萼片三角卵形,顶端急尖或渐尖,副萼片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常2~3裂,稀不裂,比萼片短小或近等长,萼片与副萼片外面均被柔毛或近无毛;花瓣红色,倒卵形,比萼片长1倍,花柱侧生,小枝状,柱头稍扩大。生于海拔2600~4750m的湖边沟谷草甸、山坡湿润草地、河滩草地以及水渠旁,产于西藏各地,青海及陕西、甘肃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性状鉴别】人参果的根延长,在中部或末端膨大成纺锤形、椭圆形或球形的块根,大小不一,表皮棕褐色,具纵皱纹,折断面为粉白色,有黄白相间的同心环纹。气微弱,味甘,嚼之有粘牙感。
【药性】味甘,消化后味甘,性凉。
1.《度母本草》:“性凉,味甘。”
2.《青藏高原药物图鉴》“甘,温。”
3.《西藏常用中草药》;“性平,味甘。”
4.《甘露本草明镜》:“味甘、消化味亦甘,性凉效锐、干。”
【功效与作用】人参果补气血,健脾胃,生津止渴,利湿。主治病后贫血,营养不良,脾虚腹泻,风湿痹痛。
1.《度母本草》:“与其他药相配治腹泻。”
2.《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收敛止血,止咳利痰,治诸血及下痢,亦有滋补之效。”
3.《西藏常用中草药》:“健脾益胃,生津止渴,益气补血主治脾虚腹泻,病后贫血,营养不良等症。”
4.《甘露本草明镜》“强身健脾且治腹泻。”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5~10g。
【附方】1.治“龙”病石榴花一钱半,山奈一钱,荜茇一钱,胡椒一钱,紫硇砂半钱,草莓一钱,人参果一钱。以上七味混匀研末,此粉日服二至三次,每服五分。(《集要精义》)
2.人参果治腹泻小檗种子10g,止泻木子8g,蓝翠雀花8g,平车前8g,车前子8g,香附子8g,人参果8g,海仙报春8g,大黄8g,乌奴龙胆8g。以上十味共研为末,此散早晚各服3g,以温开水送人。(《甘露草药配方》)
猜你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