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麻黄(去节)9克,杏仁(去皮尖)9克,甘草(炙)6克,石膏(碎,绵裹)18克。
【用法】上四味,以水1400毫升,煮麻黄减400毫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4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
【功用】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麻杏石甘汤适用的症状】喘证表寒里热之实喘,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煽,咳而不爽,痰吐稠黏,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方解】方中麻黄辛甘温,宣肺解表而平喘;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胃之热以生津,两药相配,清宣肺中郁热而定喘,共为君药。石膏倍用于麻黄,不失为辛凉之剂,麻黄得石膏,则宣肺平喘而不助热;且石膏得麻黄,清解肺热而不凉遏。杏仁味苦,降利肺气而平喘,合麻黄则宣降相因,合石膏则清肃协同,是为臣药。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相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为佐使药。全方药仅4味,清宣降三法俱备,共奏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
【麻杏石甘汤的临床应用】1.支原体肺炎用于痰热闭肺证,高热,呛咳,食欲减退,唇红而干,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或黄厚而干,脉浮数或滑数。
2.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用于外有表寒,肺有蕴热,兼夹暑湿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头晕,咽痛,鼻塞,口苦,纳差,无汗或有汗,口渴喜饮,小便黄少,大便干结,甚则眼睑红肿疼痛流泪,干咳,胸痛等。
3.皮肤划痕症用于郁热内蕴证,自觉局部灼热,搔抓后出现与抓痕一致的线状风团,衣服紧压处也发生风团,停止刺激后风团逐渐消失。
4.顽固性荨麻疹用于风湿热证,皮肤突然出现大小不等的鲜红色、淡红色或瓷白色的风团,瘙痒难忍,数小时后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可反复发作。
5.小儿肺炎用于热郁肺气,痰阻肺络证,发热,体温可达38~41℃,咳嗽,喉中痰鸣,呼吸困难急促,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
6.小儿咳嗽用于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证,咳嗽,痰黄,可发热,面赤唇红,大便干,小便黄,指纹紫滞。
7.小儿哮喘发作期用于痰热壅肺证,咳喘哮鸣,咳剧不畅,痰稠色黄,口干咽红,舌红苔薄黄。
【实验研究】1.麻杏石甘汤有退热及抗病毒作用。【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7,18(6):522】
2.麻杏石甘汤能缓解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福建中医药,2003,34(4):38】
【临床报道】1.张念志等报道麻杏石甘汤为主治疗支原体肺炎56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同时静脉滴注红霉素2.0克,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结果,退热时效、止咳时效、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均少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17(1):14】
2.林同鑫报道麻杏石甘汤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195例,随证加减,每日1剂,每日于饭后分2次服,覆被而卧,连服3天。结果:显效151例,有效44例,总有效率100%。【中国临床医生,1999,27(6):47】
3.付国俊等报道麻杏石甘汤治疗皮肤划痕症150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76例,显效31例,有效21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85.3%,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河北中医药学报,2002,17(4):16】
4.赵雅丽报道麻杏石甘汤治疗顽固性荨麻疹36例,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药渣再浓煎取汁,外洗皮疹处。结果:痊愈23例,显效11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河北中医,2002,24(5):357】
5.黄相华报道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120例,随证加减,水煎分3次温服,每次服50~150毫升,10天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97例,好转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5%。【中国民间疗法,2001,9(5):51】
6.王惠娟报道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咳嗽300例,随证加减,水煎服,年龄小者可分多次服。结果:服药3天痊愈135例,6天痊愈75例,10天痊愈30例,服药3天好转30例,6天好转90例,10天好转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8%。【四川中医,1998,16(9):43】
7.宣桂琪报道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67例,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2次,各取汁500~1000毫升,合两汁,分2~3次服。7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49例,好转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2%。【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8(4):235】
猜你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