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在进行机能活动时,要消耗能量,而这些能量的四分之三都转化为热,机能活动不断地进行,热也就不断地产生。同时,人体又能相应地把多余的热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去。产热增多而散热减少,体温就会升高;散热增多而产热减少,体温就会降低。正常的体温就是靠这两过程的平衡而实现的。
体内各器官在活动时都要通过代谢而产生热量,其中以肝脏和骨胳肌为两个主要的产热器官,特别是骨骼肌,由于它占体重的40%左右,又可随时改变收缩的强度和范围,因而可以显著地影响人体的产热量。人们在做较重的农活时,不一会儿就感到身体发热;在塞哈环境中多活动活动,可以起抗寒作用;再冷时,骨胳肌可以颤抖(寒战),这些都是骨胳肌加强收缩后,使产热增加的实例。不要小看颤抖的作用,据计算,颤抖的发生,可使产热量超过正常值的1~3倍,所以有些传染病的初期,经过一段时间颤抖后,体温会猛升。
正常体丙所产生的过量的热,主要是通过血液循环被带到身体表面,由皮肤向外散失。皮肤的散热有两种方式,当环境温度较高,超过体表温度时,通过出汗蒸发散热;而在环境温度低于体表温度时,就主要依靠皮肤表面直接散热。皮肤直接散热可由以下三方面来实现:
1、辐射:当人体表面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热量可由皮肤向周围较凉的物体直接发散,这种散热叫辐射。例如,有时进到荫凉的房间(如冰窖),就会立刻感到发治,这是由于辐射散热的缘故。
2、对流:体表的热也可由较冷的空气带走,这种散热叫对流。在暑天,有风时比无风时凉爽,就是由于对流散热引起的。
3、传导:皮肤还可把热量直接传给所接触的物体,这叫传导散热。如在伏天,劳动之余,到河、湖里洗个澡,会感到十分清凉,这是由于体表的热传导到水里的缘故。在医疗实践中,也常利用这种物理降温方式退热。如给高热病人的体表放冷水袋或冰袋,就是利用传导散热的原理。
猜你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