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reibxandghueud锐先勾(贵州松桃),gabdledgul嘎给谷(贵州毕节)
【俗名】瓜子草、佛指甲、狗牙齿、狗牙瓣。
【品种考证】《百草镜》云:“二月发苗,茎白,其叶三瓣一聚,层积蔓生,花后即枯,四月开花黄色,如瓦松。”
【来源】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全草。
【原植物】垂盆草SedumsarmentosumBunge。
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高10~20cm。茎淡红色,枝纤细,倾斜,匍匐生根,3叶轮生,倒卵形至矩圆形,长1.5~2.5cm,宽3~5mm,先端尖,基部楔形,沿茎下延为半圆形的耳状片,全缘,2歧聚伞花序,平展,直径5~6cm;花少数无梗;萼片5,披针形至矩圆形,长5~8mm,先端有较突出的尖头;雄蕊10;鳞片小,楔状四方形;花丝细长;心皮5,略叉开,长5~6mm;瞢荚果,种子细小,卵圆形。花期6~7月。
生于山坡阴湿地或石缝中。分布于贵州、辽宁、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浙江、江西、四川、湖北、广西、云南等省区。
【栽培】生物学特性:喜阴湿环境,较耐寒,适宜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
栽培技术:用分株、扦插繁殖。分株繁殖:北方于春季4~5月挖出全株,分株后按行株距30cm×5cm栽种,每穴1~2株。扦插繁殖:截取健壮枝条,扦插于苗床中,经常保持床土湿润。10天左右即可生根,成活率90%以上。
田间管理:生长期间注意松土除草,为了预防高温季节日照过强,可适当间作白凤仙、决明子、望江南或其他中草药遮阴。
【采收要点】四季可采,晒干或鲜用。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干燥全草稍蜷缩。根细短,茎纤细,棕绿色,长4~8cm,直径1~2mm,茎上有10余个稍向外凸的褐色环状节,节上有的残留不定根,先端有时带花;质地较韧或脆,断面中心淡黄色。叶片皱缩,易破碎并脱落,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至矩圆形,棕绿色,长1.5cm,宽0.4cm。花序聚伞状;小花黄白色。气微,味微苦。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为1列类长方形细胞,外壁增厚。皮层约为茎的2/3,内外侧1~2列细胞的壁呈连珠状增厚,非木化。维管束外韧型。髓部三角形,细胞壁厚,非木化,有明显的孔沟,胞腔狭小。
【化学成分】全草含有消旋甲基异石榴皮碱(methylisopelletierine),二氢异石榴皮碱(dihydroisopelletierine),3-甲酰-1,4-二羟基二氢吡喃(3-formyl-1,4-dihydroxy-dihydropyran)【1】,垂盆草苷(sarmentosi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甘露醇(mannitol)和氨基酸【2】及葡萄糖、果糖和景天庚糖(sedoheptulose)【3】。
【药理】1.护肝作用
从垂盆草中提取垂盆草苷制成垂盆草片,按0.5~0.1mg/只小鼠灌胃给药,对四氯化碳性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可使肝细胞内糖原和葡萄糖-6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含量增加,肝细胞内琥珀酸脱氢酶和ATP酶活性增强,表明垂盆草苷的保肝作用可能与此有关【1】。
2.免疫抑制作用
垂盆草苷可使小鼠胸腺内胸腺细胞数明显降低,小鼠溶血空斑试验证明,它能抑制T细胞依赖抗原-SRBC的抗体形成细胞数;还能抑制T细胞介导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2】。
【药性】味酸、甜,性冷。入热经。
《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性冷,味甜,入热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主治疮毒,痈肿,黄疸。
《贵州中草药名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无名肿毒,骨折,痨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鲜用50~100g。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搽;或取汁外涂;或煎水湿敷。
【附方】1.治蚂蟥症狗牙瓣、马鞭草适量,煎水内服。(《苗族医药学》)
2.治疮毒鲜狗牙瓣适量,捣绒敷患处。
3.治咽喉肿痛鲜狗牙瓣60g,捣汁含服。
4.治急性黄疸型肝炎狗牙瓣30g,田基黄30g,水煎服。(2~4方选自《中国苗族药物图集》)
【现代临床研究】
1.治疗肝炎
用秋、冬季垂盆草糖浆(2g生药/ml)治肝炎139例。每次30ml,每日3次,15天为1个疗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78例,显效58例,有效9例,无效11例;迁延性肝炎29例,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慢性肝炎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3.45%。个别患者在初服药几日有轻微腹泻和胃脘不适感,可能与患者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史,对寒性药物不适应有关【1】。
2.治疗痈疖疮毒
取鲜垂盆草60~120g,捣烂,加干面粉少许调成糊状外敷,每日或间日1次;另取鲜品30~60g捣汁冲服。用于痈疖、无名肿毒等50例,除3例无效外,其余均治愈。治愈时间最短的1天,最长的5天。对化脓性感染疾患早期能消肿止痛,促进吸收;已成脓肿者加速局限,溃破排脓【2】。
内容出处:《中华本草.苗药卷》
猜你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