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吃奶后容易发生吐奶(溢乳),但一般的溢乳并不是病理现象。溢乳的发生与婴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和喂养不当有关。婴儿期的胃位于左上腹,呈水平位,且贲门括约肌的发育不如幽门括约肌完善,所以表现幽门紧而贲门松。加上胃容量小,胃的肌肉和神经发育不成熟,肌张力较低。因此,当孩子一口气吃下大量奶汁,尤其随同吃奶咽下大量空气后,加上体位的变动,胃内容物便容易从贲门外溢,而发生溢乳。
溢乳的现象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而逐渐消失,一般到三个月以后就较少发生了。
预防溢乳的主要措施是注意合理的喂养方法。喂奶时不要过饱过急,避免咽下大量空气,如奶汁分泌过急,可用食指及中指自边缘向中心稍压乳房,减慢乳汁的分泌。用奶瓶喂养时,奶嘴要充满奶汁,不要有空气。喂奶后轻轻抱起婴儿,伏于母亲胃上,轻拍婴儿背部,让胃内的气体排出。然后轻轻放下孩子,取右侧卧位,头部稍抬高,这样就可以减少溢乳的发生。
溢乳是生理现象,不影响生长发育,但必须与病理性呕吐区别。如幽门痉挛、先天性幽门肥厚、消化道梗阻等,此时常表现频繁吐奶,吐奶量较多,兼有奶块,甚至可有胆汁。
如不及时诊治,孩子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遇到溢乳的婴儿,我们首先应该鉴别生理性的溢乳还是病理性的呕吐,如果属于前者,就要耐心指导母亲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
猜你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