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了病要三分治,七分养”。这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说明了治病过程中药物和人体的一种辩证关系。所说的“治”概括了药物和其他一些治疗方法,所说的“养”决不是消极的、单纯的休养,而是包含着休息、营养、活动、锻炼、生活制度和培养革命乐观情绪等在内的一系列加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恢复健康的积极措施。“治”是外因,“养”是内因,治和养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治疗的目的在于调动人体的能动性,消除病因,战胜疾病,恢复健康,“治”通过“养”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可是,往往有人把这种内、外因关系颠倒了,只强调治,不注意“养”;只见物,不见人。甚至还有少数人迷信什么“万灵药”,认为药物是万能的,因此不管什么病,不考虑有无必要,什么四大素、激素、维生素、能量合剂、“补药”齐上阵。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违反客观实际的,是唯心论、形而上学的反映。当然,把“养”当作消极地休养也是不对的。
应该知道,用药物治好了某些疾病,这都是药物和人体两方面同疾病斗争的结果,许多药物必须通过人体才能发挥作用。譬如一个深度昏迷的病人,有时用了很大量的中枢兴奋药也没有苏醒作用,休克病人有时对升压药的反应很差,这些事实都说明了当人体的调节机能衰竭时,药物也不容易起作用了。即使象磺胺、抗生素等抗菌药,在体外虽然能够直接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但是在体内必须有机体防御机构的参加才能充分发挥抗菌疗效。在我们伟大的共会主义祖国,许多英雄人物以他们顽强的意志和信心战胜严重疾病甚至所谓“不治之症”的事迹,都不是用单纯药物的作用所能够解释的,这只能从药物治疗和人体间的主动关系以及革命的颜强意志在战胜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中寻找答案。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药物是用来和疾病进行斗争的一种武器,它不是万能的,世界上没有什么“万灵药”。因此不能把治病的着眼点完全放在什么新药、特效药、营养药、贵重药上3而要放在如何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调动内因的作用和树立革命的乐观主义情绪上面,只有摆正了“治”和“养”的关系,才能做到合理用药,其正发挥药物在防病、灭病上的应有作用。
祖国医学用药中特别注重通过药物来发挥人体内因的作用,在一张中药方剂中,除去有直接发挥对因或对症的治疗药物外,经常加有“扶正培本”的药物。针灸的配穴同样遵循这一原则。一些疾病,往往单纯用化学药物治疗效果不好,而用中医辨证施治,却能获得较好的疗效,这种情形临床并不少见。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内、外因并重的治疗原则,充分利用“一根针、一把草”来防治疾病。
猜你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