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樗白皮(chubaipi)。
【出处】《药性论》。
【来源】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altissima(Mill.)Swingle的干燥根皮和树干皮。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河北、天津、北京,广东、陕西、福建、山西等地亦产。
【性味与归经】苦、涩,寒。归大肠、胃、肝经。
【药性特点】樗白皮苦寒能清热燥湿、泻火凉血,味涩又能收敛固涩、止血止带。故湿热蕴结之痢疾、泄泻,脾虚或血热所致下部出血等均可应用。此外,本品尚有杀虫之功治蛔虫等。
【功效】清热燥湿,涩肠,止血、止带。
【传统应用】
(4)痢下脓血日久、正虚不瘥,配人参。
(5)阴虚血热,经行不止及崩漏,配白芍、黄芩、龟板。
(9)皮肤疮癣,煎汤外洗或熬膏涂敷。
【现代应用】
(1)膀胱炎、尿道炎,樗白皮12g(鲜品45g),鲜车前草60g。水煎服。
(2)肝脾肿大,樗白皮熬膏,摊布上敷患处,每日换1次。
(3)关节疼痛,樗白皮30g。酒水各半,猪脚1只,同炖服。
(4)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将臭椿树皮剥下后,去外层青皮,用内面厚白皮,晒干炒黄研粉,制成丸、散或片内服。每次6~9g,每日3次。
(5)蛔虫病,樗白皮制成50%煎剂或研末制成丸剂。煎剂早晚各服15ml,3日为1疗程,总量90ml;丸剂每服3g,每日4次,3日或5日为1疗程。
(6)急性细菌性痢疾,100%樗白皮流浸膏。成人每次10~15ml,儿童每次1~2ml,每日3次,饭前服。
(7)治疗阿米巴痢疾,樗白皮100g,加水至600ml,煎汁浓缩至100ml。每次10ml,每日服3次,7日为1疗程。
【用法与用量】煎服,研末,或入丸、散,6~12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熬膏涂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禁服。
【化学成分与药理】
臭椿树皮含臭椿苦酮、臭椿苦内脂、乙酰臭椿苦内脂、苦木素、新苦木素等。根皮含臭椿苦内脂、乙酰臭椿苦内脂、臭椿双内脂、丁香酸、香草酸、β-谷甾醇、壬二酸、D-甘露醇、苦楝素、鞣质、赭红等。
樗白皮对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樗白皮所含臭椿双内脂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臭椿苦酮具有较强的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
〔内容出处〕《临床常用中药手册》。
猜你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