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源:为菊科植物苣荬菜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苣荬菜为多年生草本,全株具乳汁。地下根状茎匍匐,着生多数须根。地上茎直立,少分枝,平滑。叶互生,无柄,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有小刺尖,基部呈耳形抱茎,边缘呈波状尖齿或有缺刻,上面绿色,下面淡灰白色,两面均无毛。头状花序少数,在枝项排列成聚伞状或伞房状,头状花序直径24cm,总苞及花轴都具白绵毛,总苞片4列,最外1列卵形,内列披针形,其长倍于最外列;全部为舌状花,鲜黄色;舌片条形,先端齿裂。瘦果侧扁,有棱,有与棱平行的纵胁,顶端有多层白色冠毛。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苣荬菜生于地边、路旁、庭园。分布于东北、华北及西北各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割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利湿的功能。
主治用法:苣荬菜用于急性咽炎,急性细菌性痢疾,吐血,尿血,痔疮肿痛。用量6~15g。
应用:1.急性细菌性痢疾:苣荬菜50g,水煎服。
2.急性咽炎:鲜苣荬菜50g,灯心草3g,水煎服。
3.内痔脱出发炎:苣荬菜100g,煎汤。熏洗患处。 每天一至二次。
猜你喜欢看